
导师简介
祁斌▼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专业资质: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社会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建筑创作组组长中国体育建筑学会委员
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A+A》杂志编委
《住区》杂志编委
教育及职业经历:
1996年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 硕士学位1996年-今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
1998-2001年 日本AXS佐藤综合计画研修、合作设计
2005年-今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创作一所所长
2007年-今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2009- 2010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美国哈佛大学客座评论建筑师
主要奖项:
2013年 作品获中国勘察设计学会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2012年 入选中国建筑学会“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
2012年 作品获亚建协金奖(集合设计)
2009年 获 “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
2004年 获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
主要作品:
奥林匹克公园下沉花园2#院徐州音乐厅
徐州美术馆
徐州城市规划展览馆
2008奥运会北京射击馆
徐州水下兵马俑博物馆/汉文化艺术馆
北京海淀社区中心
李可染艺术馆
北京大西山游客接待中心
导师寄语:
建筑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好的设计从关注人开始,研究项目中人行为的特质内涵,真实呈现出人活动的本质需求,让建筑空间成为人行为的生动背景,促动、提升人活动的精彩,是建筑思考和创新的出发点。
环境是建筑生长的土壤,如何恰如其分地融入环境,并使环境因为建筑的存在而更加精彩是每个建筑面临的课题。在当下,对环境的思考更多体现在关注人与环境依存关系、关注环境中的人文因素、有效利用资源、减少对自然的扰动。
抚顺是一座雷锋式的城市,奉献了资源,温暖了世界,却留给自己遍体鳞伤。建筑处在一片人类攫取而形成的地球伤疤上,如何通过建筑和人的友善行动,给这片伤口以肌体上的疗伤和精神上的抚慰是我面对这个设计课题首先思考的问题。
我期待着创造性实现建筑中人的行为需求,对于环境和建筑的相互关系具有前瞻性思考的作品。


徐州美术馆

